2010年5月29日 星期六

google退出中國市場



認清大陸市場的本質
大陸市場為什麼不易掌握?揮軍進攻前應有什麼基本認識?奧美整合行銷大中華區總裁宋秩銘,十年來接觸到許多在大陸的國際級外商客戶。浙江信誠廣告總經理孫建榮,曾參與大陸知名企業娃哈哈的創辦,目前代理可口可樂等知名外商在浙江省境內媒體購買的工作。一個來自台灣,一個是大陸本地人,他們有什麼值得參考的意見?

自一九九八年起,中國市場上起了重大轉折。外商勢力在消退,而大陸本地企業在快速進步,市場佔有率愈來愈高。因為那年開始,朱鎔基改革國營企業,使許多人下崗,同時政府決定不再供房,使一般民眾開始為買房而積蓄,保守消費。結果當然是傾向買比較便宜的產品。而大陸本土企業生產的產品,大多數都是中低價位的,外商的品牌,大多是高價位。因而給本土企業一個很好的機會。自那時起,外商的銷售金額都明顯下降,有一家大型生活用品公司,據說還衰退20%。利潤當然也下降,因為單位售價都下降了。

在這之前,大多數外商對於中國市場都還是很樂觀的。在一九九○年代初期那幾年,外商打著好的產品品質、品牌形象,大多經營的不錯。但是現在被迫必須修改策略。他們一般有幾個重要的體會。一,不再對市場那樣樂觀。二,更審慎評估大陸本地企業,過去都太忽略他們了。三,更認識外商企業在大陸經營的有形、無形成本,比本地企業高很多,必須要調整。在價格如此敏感的環境下競爭,外商必須努力降低成本。本地企業的營運成本,人事、廣告、通路,基本上要比外商低。甚至稅,本地企業都是可以談判的。但是很多外商都還不太清楚,稅還可以談判?甚至媒體對於不同客戶,會有不同價錢。外商配外商廣告公司、外商配本地廣告公司、本地企業配外商廣告公司、本地企業配本地廣告公司,這四項組合基本上會有不同的廣告價錢。當然純外商組合最貴,只要差5%到10%就很驚人了。大陸消費者還有一個特性,就是比較起來,會更支持所謂的民族品牌、民族企業,似乎他們的民族自信心比較高一點。例如娃哈哈、長虹(家電),喊出來的都是民族的品牌,「非常可樂是中國人的可樂」,就很受支持。

因此外商應該調整策略,更明確的本土化。在中國這幾年來,我覺得真正好的行銷企劃,都不是我們這些外商公司做出來的,甚至也不是本地的廣告公司做出來的,基本上都是本地老闆的創意,親自參與產生的。像我了解娃哈哈的總裁,他是花50%的時間在市場上跑,所以他對市場的了解與直覺,是很有基礎的。所以我跟員工說,不要以為坐在辦公室,看一些比較現代化、科學化的資料,就可以下判斷。事實上不太可行。可能台灣輿論界對於上海的宣傳比較多,讓人以為上海是淘金的天堂,所以大家一進來中國,就是去上海,拚命擠在那裡,其實這不一定是正確的。

如果是資本雄厚,可以承受虧損五到八年才開始賺錢的大企業,或是比較有科技優勢的產業,當然可以去像上海、北京的一線城市。如果不是,為何不從像杭州這樣的二線城市開始?它市場小了一點,但是它沒有對手,你很容易變成龍頭老大。因為在一線城市,什麼費用都高很多,人工貴、媒體廣告貴、營銷費用貴。同時,大都市裡的消費者,忠誠度較低,容易叛變,因為可以選擇的東西太多了。若是不常常用廣告去刺激,銷售額就明顯下降。

谷歌大中華區兩位主要負責人,谷歌全球副總裁劉允和谷歌上海工程研究院院長楊文洛,在谷歌中國的博客網誌「谷歌黑板報」中稱,谷歌中國員工在辦公室正常工作。聲明並指出,「儘管谷歌總部管理層近期宣布,他們將會在未來幾周與中國政府,就一些事宜進行商討」,但「谷歌中國的員工仍一如既往地努力提供最好的產品和服務」。一位業內人士指出,「這就是信號,谷歌其實並不想退出中國」。

法新社18日報導,谷歌中國的一名人士稱,谷歌在12日發表聲明後,「我們給公司職員放了一段長假,以便運行測試和掃描,保證網絡的安全可靠」,「現在都已回到工作崗位,一切業務正常運行」。這件事可以看成當初 Google 放棄立場,向中國當局妥協,把搜尋引擎的部份內容移除的事件延伸。中國當局無疑是先賞 Google 一記悶棍,再給 Google 一個大巴掌。
Google 的離開可以看成短空長多。畢竟集權國家本來就不會按民主國家的規矩運作。與其在那裡與「狼」共舞,不如好好發展自身計劃。但值得觀察和玩味的是,Google 北京的團隊成員們,你們的選擇會是什麼?選擇迎向網路多元價值的懷抱,抑或擁護民族主義的優越情懷?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是.....Google AdSense 在華文圈的廣告市場和發展規模是否因此成為末段區塊,進而影響相關計劃的運行和資源的投入。屆時,各位發佈商好友們,恐怕將面臨叫天不應、叫地不靈的情境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